一个人最大的愚蠢:习惯性反驳

来源:樊登读书   时间:2023-04-21 05:16:36


(资料图)

作者 |竹西 来源|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 主播 | 帆书 · 楚翘 作家王蒙曾写过一则微小说《雄辩症》。 故事里,一位医生看到病人进来,对他说:“请坐。” 病人却反驳道:“为什么要坐呢?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?”医生很无语,他给病人倒了一杯水,说:“请喝水吧。” 病人说:“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,如果你在水里掺了毒药,这水就不能喝。” 医生说:“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,你放心!” 病人说:“谁说你放了毒药呢?我没说你放毒药,而你却说我说你放了毒药,这才是比放了毒药,还毒的毒药!” 医生无可奈何,他几次想转移话题,但无论他说什么,病人都要和他抬杠。 医生只能认输。 放眼生活中,像病人一样的“杠精”,并不少见。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? 你不过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,他都要和你唱反调,坚持自己是对的,你是错的。 作家李小墨曾说:
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,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。
习惯性反驳的人,总是固执己见,不仅惹人生厌,也暴露了自己愚昧的一面。 有位博主曾说过自己的故事。 有次他在工作中,看到同事犯了一个明显错误。 他好心提醒同事,同事却辩解道: “这个错误,领导之前也犯过,你怎么不说他?” “别人都不说,就你看到了,真这么能耐?”博主听了,如鲠在喉,以后这个同事再犯什么错误,他再也不会提醒。 时间久了,他发现愿意与这位同事搭档的人,越来越少。 心理学上,有一个“反驳型人格”的概念。 这类人格的人,明明自己有错在先,却还要用强硬的姿态,打压别人,以获得优越感。长此以往,不仅会遭人厌弃,也会把自己困在狭隘的天地里。 作家陈亦权,曾参加过一个朋友聚会。 席间,有人说到现在过年不象话,连鞭炮都不许放。 陈亦权说,国家这样规定也是有理由的,毕竟之前发生过很多由鞭炮引起的火灾。 可那人却上纲上线,反问道: “谁说放鞭炮一定会引发火灾的?” “消防队是干什么用的?” “难道你就不可能理解错误?” 一连串的质问,让陈亦权十分无奈,他干脆选择沉默。 一场对话中,最让人感到无力的,不是就事论事,而是对方已经脱离谈话本身,情绪化地和你打嘴仗。 语欲胜人,或许能占一时上风,却无法得到长久的尊重。真正厉害的人,怎么会用压倒别人的方式,来证明自己呢? 还是作家刘语丝说得好,有些人之所以习惯性反驳,还是因为内心太虚弱了。 自我生发不出强大的力量,才会努力去显得比别人“聪明”,来获取虚假的力量感。 这样的人,不管别人怎么说,他都要反驳,以彰显自己的“智慧”。 与其和他们没完没了地争辩下去,不如一开始,就躲得远远的。 毕竟,你永远吵不过一个自以为是的人,也永远辩不赢一个油盐不进的人。放下与人争高下的念头,才不至于被情绪裹挟,拉低思维的水平线。 《道德经》有言:辩者不善,善者不辩。 那些喜欢强行狡辩的人,往往心术不正;而真正聪明的人,从不屑于争辩。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,有次在谷歌办公区,听到总监在批评员工。 原来,这名员工喜欢大声说话,严重干扰了其他同事的办公效率。 总监警告他:“你以后说话轻一点儿,不要影响别人。” 可员工却反驳道:“明明你讲话嗓门也很高。” 寻常人听到员工的挑衅,大多会火冒三丈。 可总监却心平气和地说:
你提醒得很好,如果下次我讲话嗓门高了,请指出来。 但是今天,你的嗓门确实高了,这件事和别人无关,请你注意。
员工听完,无话可说,只能接受了批评。 真正智慧的人,知道和认知不同的人,多说也无益。与其浪费时间去争输赢,不如早早低头,让对方的气焰偃旗息鼓。 有些人的脾气很奇怪,你越是和他针锋相对,他越是气势汹汹; 但你越是认输认怂,他越觉得无聊没劲。 身处于世,谁都有被质疑、被反驳的时候。 言之有理的建议,大可虚心接受;强词夺理的反驳,也不必斤斤计较。 真正智慧的人,不会需要通过说服别人,来获取自我认同感。他们知道,层次不同,不必强融;认知相悖,争辩无用。 与其浪费唇舌,与小人争是非,不如把精力,放在自我提升,和心性打磨上。 当你一天天变得星光璀璨,就是对别人的质疑,最有力的回击。 心理学上,有一个“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”的概念。 这是一种为了防止自身想法被否定,而产生的一种排斥反应。 简言之,就是当听到别人和自己意见相左时,人们就会本能地对抗。 很多人之所以有反驳的行为,也是“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”作祟。 生活中,我们的底线被触犯时,提出抗议,是人之常情。可若事事较真,气量未免太过狭隘。 这世上,不是所有的鱼,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。 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方能心平气和,化解冲突。董宇辉老师爆红后,引发过不少争议。 有些人说他长的丑,有人说他太浅薄,有人还专门把这些骂人的话发给他。 但董宇辉看到这些消息,却从未争论半句。 有次他做直播,夹起桌上的一根烤肠,问大家:“各位朋友,从你们的角度,这是什么形状?” 有人说,烤肠是长方形,也有人说,烤肠像个感叹号。 而董宇辉却说,从自己的角度看,烤肠是个圆形。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: 你们知道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吗? 就是不要再跟人抬杠了,咱俩立场都不同,看到东西自然不一样,我为什么要说服你,你又何必要说服我。是啊,面和自己不同的观点,与其较真,不如放过。 每个人都是有不同的经历塑造的。 大家各自的人生轨迹不同,又怎会有相同的精神共鸣? 还是TED演讲里有句话说的好:“我们唯一能达成一致的事,就是无法在任何事上达成一致。” 人生在世,必须懂得: 不是所有的反驳,都能换来理解;也不是所有的对抗,都能让人服气。与其费尽口舌,在别人的嘴里沦陷,不如保持沉默,在自己的心中修行。 克制住驳斥他人的欲望,不与小人争是非,不与傻瓜论短长。 当你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,他人的诋毁,便不能伤你分毫。 《周易》里有一句话:“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。” 品行良好的人,说话通常不多;而脾性急躁的人,总爱动不动反驳。 这是因为,视野开阔的人,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,理解不同人之间的差异。 他们知道,认知不同,再解释也无用;格局迥异,再强求也无益。 正所谓,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 行走于世间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和立场。 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,不妄下结论,不盲目较劲,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就。愿我们能克制习惯性反驳的冲动,把更多的精力,放在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上。 不求每个人都认同自己,但求能在见过天地恢弘后,修出更包容、更平和的心境。 点个「在看」,共勉! 作者 |竹西 来源|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 排版 | 余景 图片| 图虫创意 音乐 |陈建骐 - 轻轻的亲吻 帆书423读书日活动已经开启 点击下方图片,立即参与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文章推荐

  • 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徐扬生:用4年的时间等到花开

    当你们急于一件事情的结果,或者焦虑于为何落后于人的时候,不妨想一想校园里的蓝花楹,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等到了花开。只要你认准了路,慢

    深圳商报 2022-05-23
  • 哈尔滨铁路迎节后返程高峰 推出复工专列服务

    中新网哈尔滨2月6日电 (周晓舟 记者 史轶夫)中国铁路哈尔滨局有限公司6日发布消息,哈尔滨铁路迎来春节后返程客流高峰,6日至7日预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冬奥动车组设5G超高清演播室 “瑞雪迎春”号智能化人性化结合

    中新网北京2月6日电 (记者 刘文曦)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上首设5G超高清演播室,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新型奥运版智能复兴号动车组瑞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

    (新春走基层)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 用锤子“听诊”  中新网郑州2月6日电 题:中欧班列“签证官”:日行10公里,用锤子“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西湖守兰人的春节美丽故事:花苞为伴 手留余香

    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(记者 谢盼盼)守望花苞,这是西湖守兰人许晔的春节故事,春节正是兰花花苞开花的重要时期。  今年春节里,浙江

    中新网 2022-02-07
  • 广告

    X 关闭

    X 关闭

  • 众测
  • more+

 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

      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、技术官员、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 2月6日,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“北

 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
    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 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 2月4日晚,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9岁的

  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

      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 “二十四节气”倒计时、

    “一墩难求”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

    设计师: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: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,导致一墩难求